皖江之阴,青山之阳,山水相依,源远流长,这里山灵水秀,人文荟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也带动当地矿山企业的兴旺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矿山的绿色转型发展越加迫切,近年来,青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2023年至今已全面完成废弃矿山“见底清零”,县域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青阳县作为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矿产原料生产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收益,但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吴成明说,“尽快形成在建、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等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综合治理新局面,是我们现在首要考虑的方面”。
高位推动,重建生态平衡
在酉华镇,汽车沿乡道缓慢行驶,在这重新修缮的柏油马路旁,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阶梯状的绿色屏障。“这里之前可乱了,原本是一家生产建筑石料的矿山,叫华峰矿业,边坡不稳定,破碎的岩体石料到处都是”酉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时杰介绍道。
青阳县华峰废弃矿山占地9.64公顷,由于以往的无序开采,形成了一面净高约45米的不稳定高陡边坡,边坡岩体破碎,存在着巨大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2020年11月,青阳县开始探索高标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实施路径,华峰矿试点先行,首位开展的即是对山体削坡减荷的“正骨整形”,随后采购高质量客土“打底”,固化,绿化,美化,排水沟“描眉”,乔灌木“定妆”,化成了如今的勃勃生机。
华峰矿的示范引领,大大促进了青阳县矿山治理提质升级,在此之后,青阳相继完成“平田洲”“向阳”“长龙山”等7家闭坑矿山的生态工程,助推青阳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转型利用,重焕生机“变废为宝”
安徽东山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9日,位于新河镇杨梅桥村,是一家以蛋品、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电子商务公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急需土地筹建生产车间及仓储室等,扩大生产规模。
当地政府得知后,积极盘活附近的存量矿山建设用地,将原本废弃的安山村石子厂厂区,重新修建利用,让安徽东山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在此顺利投产。“政府把地盘活,给老百姓创造了极大的便利。”面对政府伸出的援手,东山源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再祺感激不已。
干干净净的硬化道路,忙忙碌碌的农业生产线,这是新河镇揉和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青阳县加强矿山综合治理,通过盘活废弃矿山存量建设用地+产业发展,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个个废弃矿山修复抚平“伤疤”,再展新颜,保证了生态资源的循环发展和有效利用。
还清“旧账”,不欠“新账”
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置,让青阳之“青”逐步转为青山之“青”,建设绿色矿山成为青阳在建和生产矿山的广泛共识。
“这是我们的矿山公园!你看那些花坛、怪石、林荫小路好不好看,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安徽磐石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饴焰介绍,这里以前晴天土、雨天泥,自己人都很嫌弃,后来公司重新进行园林设计,才让废弃矿区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夸赞的花园景点。
青阳县现有生产矿山17家,建成绿色矿山22家,新建矿山在创建之始就比照“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落实,争先创优,矿山企业的跟进式生态修复效果均以达到非开采区人为破坏的植被破伤面“不可视”为基准,硬化沟渠,优化排水,美化环境,在加快还清历史遗留“旧账”的同时,争取不欠“新账”,2020至2023年期间,共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606.29亩。
“矿山生态修复不在一朝一夕,要的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江明星表示,青阳在“以用定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探索谋划,要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绿色矿业经济转型充分结合起来,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