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出部门评价报告
地质灾害搬迁与工程治理以奖代补配套
项目支出部门评价报告
2023年5月
目 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二、部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二)项目过程情况
(三)项目产出情况
(四)项目效益情况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正文部分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皖政[2012]84号)、池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池政[2013]24号)和《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对地质灾害险情严重且难以治理、需组织群众搬迁避让地区,由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统筹实施搬迁避让。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治理,市政府对通过验收的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给予补助。我局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在预算中安排市级“地质灾害搬迁与工程治理以奖代补配套”项目资金100万元。
项目实施情况:2022 年池州市申报并完成的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9处,涉及32户100人。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2023年度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验收情况的通报》(皖自然勘函[2023]13 号),明确省级搬迁避让项目验收通过。2022年贵池区完成搬迁避让 3 处 12 户 40 人,搬迁避让项目具体为:贵池区梅村镇黄田村北冲组滑坡(4 户 17 人),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双河组毛棚崩塌(6 户 18 人),贵池区棠溪镇棠溪社区七山组(来龙山)滑坡(2 户 5 人)。2022年东至县完成搬迁避让 6 处 20 户 60 人,搬迁避让项目具体为:东至县香隅镇中畈村岭脚组滑坡(1 户 5 人)、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梅树组崩塌(2户2人),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南源组崩塌(7户27人),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团结组沿河两岸滑坡、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团结组滑坡、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团结组阴边滑坡(三点共计10户26人)。
完成2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并验收,补助梅村镇霄坑村六组龙池口、丁香镇梓桐村王桥组、尧渡镇老树茨、葛公镇徽道村、杨田镇五梅村白马斜坡崩塌、九华镇祗民社区凤形新村等地质灾害治理及排危除险项目。2022年12月,我局印发了《关于下达池州市 2022 年地质灾害防治“以奖代补”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池自然资规函[2022]450 号),“以奖代补”配套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其中搬迁避让“以奖代补”下发32万元,地质灾害防治68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群众因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及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防灾减灾能力。阶段性目标:完成1-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并验收和约50户搬迁避让资金补助。
二、部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该项目绩效评价是依据相关绩效评价规定及文件精神,通过单位自评的方式对项目的立项、资金下达、组织实施、经费作用、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通过实施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进地灾防治工作稳步发展。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百分制进行量化打分,满分100分,项目绩效评价总分由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形成: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60(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坚持目标导向,加强过程监控,注重结果反馈。
指标评价体系包括:(1)项目决策情况。具体包括主体责任落实、年度实施方案编制等;(2)项目过程情况。具体包括政策落实、技术支持、项目资金监管与使用等;(3)项目产出情况。具体包括避让搬迁补助户数、工程治理项目个数等等;(4)项目效益情况。具体包括通过实施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对减少灾害损失、减轻灾害风险、改善群众生存环境、提升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程度,受灾群众对地灾防治工作的满意度等。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通过查阅项目批复及相关政策等文件,听取项目实施单位的情况介绍,查看账簿、会计凭证及原始账证资料,现场查看等形式,了解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项目的实施及实施后产生的效益情况等。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评价,地质灾害搬迁与工程治理以奖代补项目绩效评价等级为优,评分为96分。绩效评价表明,项目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主要体现在:资金安排合理,使用规范,全年完成避让搬迁32户,工程治理项目2处,已基本按照绩效目标完成既定任务。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根据池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池州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部署,确定了2022年我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以奖代补”项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本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程序规范,绩效目标明确,预算编制科学、资金分配合理。
(二)项目过程情况。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隐患点及风险区逐一落实防范措施和监测责任;通过建立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系统行政力量,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灾情信息畅通;通过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应急排危工作,逐步消灾减灾,有效规避地灾风险;通过积极开展验收工作,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并要求各县区按照要求,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项目产出情况。
(1)数量指标
2022年池州市实际完成避让搬迁户数32户,完成计划指标的64%;实际完成工程治理项目2个,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2)质量指标
32户100人避让搬迁已完成并通过省厅验收。2处工程治理项目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按相关要求专款专用,实际支付项目资金100万元。
(3)时效指标
32户避让搬迁当年完成。2处工程治理已完成。
(4)成本指标
避让搬迁32万元,资金已执行。68万用于补助各县区地灾防治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项目。
(四)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指标
减少财产损失,有效避免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2)社会效益指标
通过搬迁避让减少受威胁32户100人;通过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3)生态效益指标
保护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4)可持续影响指标
通过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以奖代补”项目,不断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地质环境。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5)满意度指标。项目受益群众满意度98%。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灾防治责任;(二)开展排查调查,夯实群测群防体系;(三)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组织宣传培训,持续提升公众防灾意识;(五)严格值班值守,确保防灾信息畅通;(六)强化监测预警,坚持主动防灾避险;(七)推进避险搬迁工作,有效规避地灾风险;(八)实施工程处置,逐步消灾减灾。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预算执行缓慢。预算资金下达后,因地质灾害搬迁治理项目一般在11-12月集中验收,所以预算资金在年底拨付,影响预算执行率。
2、产出指标中数量指标偏离绩效目标。因有部分村民不愿搬迁及农村宅基地紧张等问题,2022年度数量指标约50户,实际完成避让搬迁32户。部分威胁户地质灾害点采取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开展搬迁避让项目。
3.下一步改进措施:将继续加大政策宣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快项目验收进度,同步跟进资金拨付,合理预估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