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分层供应 破解停车难题
——池州市探索土地分层出让案例
一、基本情况
针对池州市老城区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与公共空间不足的尖锐矛盾,池州市自然资源部门直面“停车难”这一紧迫的民生问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精准的城市体检与规划选址,在不改变学校原有土地用途和功能的前提下,创新性地对学校操场地下空间进行分层确权和独立出让,成功盘活约14728平方米的存量土地资源,不仅新增了262个公共停车位,有效提升了核心区域的停车功能,更通过一体化规划提升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品质,为土地资源紧约束下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池州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短板,加强选址研判。在单元详细规划编制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运用城市体检评估数据,综合分析停车供需矛盾,重点筛选5处停车缺口显著区域。同步开展片区用地潜力调查,优先摸排学校操场等可建设空间,经多轮产权核查和可行性论证后,科学确定项目选址。
(二)政策引导,探索分层出让。确定项目选址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住建、教体等部门对项目现场开展联合踏勘,组织专业团队对拟开发地块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充分听取学校、周边社区等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建议,在不影响学校用地和教学功能的前提下,依法实施权属分割,将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单独挂牌出让,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开发利用。
(三)统筹规划,提升综合功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建设单位加强项目方案审查,坚持“安全优先、集约高效”,在确保现有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停车位数量最大化和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合理利用。通过创新设置地面专用接送通道、地下智能引导系统等措施,同步提升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和安全性,提升市民停车体验。
三、实施成效
(一)停车压力有效缓解。中意停车场及秀山地下停车场项目共新增262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南湖小学、池州二中及周边老旧小区、公建配套长期面临的停车供给严重不足问题。居民接送学生、周边市民停车从“一位难求”变为“有位可停”。
(二)交通组织明显优化。原有道路的交通压力得到有力缓解,其中秀山地下停车场项目将二中校门位置优化调整,配合车流渠化引导设施,有效分散了高峰时段校门口的人流车流混行压力,提升了校园周边及附近道路的通行效率。
(三)城市环境逐步提升。结合项目实施,对校园地面景观环境进行恢复提升,增设城市小游园,改善了校园配套设施条件和城市风貌,城市品质得以逐步提升。
四、经验启示
规划引领是前提。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学严谨的城市体检,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的短板与需求,是项目能够精准落地、发挥实效的决策基础。要素创新是关键。面对存量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敢于在土地供应方式上进行制度创新,“向地下要空间、向存量要效益”,是破解空间发展难题的核心突破口。多方共赢是目标。规划建设不仅要解决单一问题,更要追求综合效益,通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实现缓解停车、优化交通、改善环境等多重目标。
改造前影像图
改造后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