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构建生态修复蓝图。编制印发修复规划,将矿山生态修复列明确治理的重点区域和时序安排。以“蓝绿交织、山水共荣”为主题,构建“一带、一屏、五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多措并举,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十四五”以来,共投入约1.5亿元,实施在建与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33家、237.71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3家、129.44公顷;关闭矿山生态修复20家、360.32公顷。
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契机,统筹项目建设与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引导其选址位于牛头山镇观山村的关闭矿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