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县区,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推深做实田长制,积极推动“一长制”统筹管理,健全耕地保护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在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同时,力争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实现年度平衡。强化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用途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其他农用地,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只增不减。
三是稳妥找回“流失”耕地。根据三调成果,我市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耕地地类有26.09万亩,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耕地恢复专项调查评价,编制“找回”流失耕地专项规划,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恢复补充方案,有节奏的“找回”流失耕地。
四是积极推进“小田并大田”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2022年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小田并大田”示范工程,让农户切身感受到“小田并大田”降成本、提租金、增面积、得分红的好处,引导大户自发开展“小田并大田”工作。
五是多措并举减少耕地撂荒。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抓手,拓宽机耕路,提高机械化水平;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针对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推行粮食代耕、代种、代防、代收等服务模式,减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
六是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对摸底排查发现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逐级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制定处置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逐步整治恢复;加强监管监控,坚决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立健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举报、巡查、监测、执法相结合的监管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