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新闻中心 > 县区动态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耕地保护 促进绿色发展

阅读次数: 作者:葛寒 信息来源: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2-06-13 11:20
[字体:  ]

近年来,东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在加强耕地保护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下,为确保东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三美东至”,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深挖资源潜力,持续优化服务,精准发力,对症下药,不断提高土地要素保障工作。

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东至县始终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的各项相关政策规定,把耕地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耕地保护目标,由县与乡镇、乡镇与村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加快推进田长制建设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实现耕地保护主体完整、责任下沉,使“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到实处根据省市部署东至县局提请东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东至县田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并将田长制执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办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设立了县田长制办公室全面推进该县田长制建设。东至县共有县级田长15人,乡级田长85人,村级田长242人,巡田员273人(与环境监督员相结合)基本构建起覆盖全面、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机制。

强化耕地农业用途管制。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分类明确耕地用途,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通过强有力的耕地用途管制措施,管住耕地流失源头,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结合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及耕地恢复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摸清该县耕地“非农”“非粮化”底数,认真研判问题清单,对照问题分类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找回“流失”耕地。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三区三线的划定事关该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东至县局围绕东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在吃透政策规定、吃透上级精神吃透自身情况上下功夫,摸清现状底数规划布局,以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为前提,统筹编制全域城镇开发边界,做到保主保重、全面兼顾的发展要求东至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东至县已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完成了“三区三线”初划成果,待提交省级审查上报国家。

全力以赴保发展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为精准对接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优化用地选址,推动用地提质增效,东至局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重点项目责任科级干部带队主动认领、积极对接,第一时间把重点项目相关任务分解到有关股室,责任到人,着力解决涉企问题。2022年东至县共组卷12个批次用地和一个单独选址用地约1646亩截至目前获批准用地约344亩,有力保障了东至经开区危化品停车场及东至经开区德川、聚石、科祥、汉邦、天赐尧渡镇毛田幼儿园、张溪隔离点、东流一级公路服务区等一批县重点建设项目合法合规用地。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粮食生产,也事关东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只有保护好耕地,才能更好地保障发展。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田长制及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粮食产能,助力了乡村振兴,同时也保障了东至县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